优秀的心得体会是可以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的,详细记录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只有个性化的心得才是好心得,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榜样7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榜样7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1935年出生于贵州遵义播州区原草王坝村的黄大发,自幼父母双亡,四处流浪的他,吃的是百家饭,住的是滚草窝。1958年,23岁的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
草王坝村地处深山腹地,严重缺水,最近的水源地来回就要两个小时。因为缺水地里种不出水稻,人们过着穷困的日子。黄大发立下誓言,一定要让大家通上水,种出水稻,家家吃上白米饭。他想把水引到村里来,经过多次实地探勘,他发现几公里外螺蛳河是理想的水源地。困难是,虽然只有几公里的距离,但是中间却阻隔了三座大山。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黄大发便带领村民开凿水渠。由当地公社牵头,草王坝大队、健康大队、胜利大队共同开建“红旗大沟”,黄大发任指挥长。
中间一条116米的隧道,技术难度很大,黄大发用农村最土的方法,竖起竹竿测量,人眼两边“校瞄”。洞口越打越深的时候,黄大发用耳朵贴着山听,指挥群众往声音一致的方向打,耳朵都磨起了老茧。最终,隧道打通了。
1976年黄大发决定再次修水渠,他还被调到枫香区水利站学习。为了资金的问题,他一次次步行往县城跑。1991年,在县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黄大发终于向政府争取到了6万元现金、38万斤玉米折抵为工程款以及水利局的技术指导。为了凑齐水利局要求的1万元押金,黄大发家家户户地劝,钱终于凑齐。1992年春,水渠正式动工。
黄大发带着200多人的队伍进山,为了抢进度,他们不分昼夜寒暑,每天坚持苦干到天黑后,才打着火把回家。终于在1995年端午节,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渠竣工。草王坝人创造了绝壁引水的奇迹。
一泓清水终于流进草王坝村,庆功大会上,山村沸腾了。原本指挥部写了四页的总结报告需要黄大发宣读,可黄大发激动得一个字也读不出来。水渠通了以后,村里的坡地被改为梯田,稻田从240亩增加到720亩,人均粮食增产到千斤。
榜样7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去年10月,仁遵高速团结特大桥引桥双幅贯通,这座位于团结村、与“大发渠”相交的世界级大桥建成通车后,从遵义市区到团结村的车程将从目前的两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同时,一条从团结村村委会至仁遵高速团结村下道口的硬化路已破土开工。这与黄大发的努力争取分不开。
这几年来团结村的游客很多,黄大发常常给游客讲课。已经86岁的黄大发,一边当好“大发渠”的解说员,一边为村里的发展不断奔忙。作为老支书,在他的号召下,团结村已经顺利成立了两个合作社,为发展集体经济打好了基础。
据多彩贵州网报道,如今的团结村(原草王坝村),水稻产量已突破80万斤,全村现有核桃5200多亩、柚子650亩、辣椒2000亩,牛羊养殖大户超过30户,村民再也不愁吃;以前的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景点,不少村民把闲置的房屋打造成乡村旅馆、农家乐。
谈到扶贫工作,黄大发在一次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道,基层干部与扶贫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干部要带头,要能吃苦,不要放弃。小康主要靠干部来领导,群众在扶贫攻坚这上面不能放松。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这个机遇如果放过了,我们老百姓以后就可能掉队,干部要敢于担当,要甘于奉献。干部不要怕苦怕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我们要取得胜利,就要我们干部舍得流血、流汗,光嘴上吼不行,发展是苦干来的,不是敲锣迎来的。”
榜样7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汪金权在一次报告会的材料中发言说:“要‘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对学生要有平等心,力争把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对学生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对学生要细心,注意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话语中渗透了他身为教育者的责任意识,显现出他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追求。作为一名清贫的人民教师,他的人生理想超越物质在更高远的精神追求上,他坚守了22年,22年来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折射出他高尚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学习他的事迹材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从他的事迹和语言深入学习,并由此引开谈谈我的个人心得。
在学习中我总结,学习汪金权就是要学习以下四点:一是他为党的教育事业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二是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三是他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优秀品德;四是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这一切的品质都源于他对于教育事业强烈而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感。为了这份责任和信仰,他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放弃重点中学的岗位,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一干就是22年,他生活条件艰苦却给了学生最深厚的爱,他用最真诚的心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他的行为无声地告诉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孩子的前途送给了老师;国家把孩子们送给学校,就是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老师,老师必须竭尽全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人。为了这份责任,汪金权同志不论在多艰苦生活条件下,他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着;为了这份责任,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他的行为塑造了优秀教师的鲜活形象,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乐守清贫;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大爱无边。
下面我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谈谈今后努力的方向和一些想法。
一是全面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听优质课、学写优秀教案,不断向老同志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二是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自我修养;牢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的相关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事业心、责任意识,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好学进取、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树立不畏艰难、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培养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做人风范;养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三是在教学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更新思路,开拓创新。
汪金权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我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他的事迹使我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今后,我将时刻用汪金权同志的事迹去鞭策、激励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
榜样7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去年6月,面对印军的越线挑衅,我军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了对方蓄谋已久的暴力攻击。
祁发宝临危不乱,组织官兵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增援队伍赶到,将来犯者彻底击溃,
祁发宝所在团不这条成文的“规定”,是新时期中国军队“官兵一致、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边防斗争中,各级指挥员与官兵同住地窝子、同爬执勤点、同吃大锅菜、同站深夜哨、同背给养物资,平时铆在一线、战时带头冲锋,凝聚起以命相托的生死情谊和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
一个英雄的集体,必然是团结的集体。在惊心动魄的边防战斗中,“团长顶在最前面阻挡外军,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一名指挥员动情地说。正是因为我军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量,最终赢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英雄勇敢无畏,只因责任在肩。一线官兵常说,我们身后就是祖国,当国家受到侵犯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正是这些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弘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是年轻的一代人的代表和典范。他们正是新时代的正能量。
英雄已走,精神永存!边防官兵用无限忠诚,用青春和热血,抒发火热的卫国戍边情怀,托举神圣的卫国戍边使命!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初心。向英雄学习,在英雄守护的和平中,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相应的贡献。
榜样7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自从当了老师开始就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不管当初是怎样走上这个岗位的,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对得起老师这位称号的。
左相平所做的也是大多数老师在做作的,无论是关心学生学习,还是关心学生的成长,还是关心学生的未来,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身体成长上,我们大多数老师都在做作这样相同的事情。
我们许多老师都是在默默无闻地做作这样相同的事情,许多老师去了又有许多老师来了,还是在做作这样一个相同的事情,许多人的事迹我们没有人去发现去挖掘,也没有人去在乎这样的事情,但是老师的工作最终还是需要有人干的,仍然还是会有许多象左相平老师一样去实实在在干好老师工作的老师,所幸的是左相平老师的工作被挖掘了出来,让人们知道还有那么一些人在为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我们知道我们的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需要的知识在进步,我们许多的老师并不缺少实实在在的工作精神,但是却缺少迅速适应社会变化的精神,或者说是能力,当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如何让我们尽快地适应这种变化,拥有这种精神。
左相平老师说得好,我实际上没有什么信念,我就想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当一个家长放心的老师,当一个人民满意的老师,不要误了学生,就是这样,其他的`也没有想过。我从心里想的就是你既然爱这个岗位你就要让学生喜欢你。
要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当一个家长放心的老师,当一个人民满意的老师,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好说不好做的,特别是当一个现代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老师就更不容易了,因为我们现代的教育不只要实实在在的工作精神,还需要大胆创新的精神,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的能力。
我们学习左相平老师,实际上我们是要能够借这东风,达到我们在教育教学能力上彻底转型的目的,我们现在的许多老师每天都在工作上辛苦地干着,可是总不见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在做许多无用功。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不只是要苦干,还需要巧干,不会巧干是不可能干好现在的教师工作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的学习,是如何建立学生能够终身学习的教育机制,然而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的力气都没有作在刀口上,而是用在了刀背上,所以见效微小。
当然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是与这个学校的领导者如何去进行管理和要求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左相平老师的教学成功不只是因为他的教学能力方面,还在于他本身就是校长,他的管理,他的决策自然就是符合他的教学要求的理念的,而我们其他的学校是否也是这样的符合教师们的能力尽量发挥的理念呢?
比如在备课上、在上课上、在管理学生上、在学生作业上、在学生辅导上、在营造教学环境上、在保证教学条件上、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在考勤方式上等等许多相关问题上都会带来不同的正面影响或者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是真的为教育教学着想,那么这些问题是不可能被忽视的。
我希望我们学习左相平老师的事迹,是为了借一个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获得进一步发的机会,而不是以往那些徒有形式的老套模式。
蜡烛精神永不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