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详细记录下自己参与实践的感受,就要及时写好实践报告,为了记录自己的实践感受,你会怎么写实践报告呢,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色实践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色实践报告篇1
摘要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从校园跨入社会的桥梁,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起着关健性的作用,此次参观延边博物馆我们受益匪浅。延边博物馆,一个记载着延边朝鲜族人民历史和文化的神奇地方。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个令我十分难忘的日子,我们延边大学学子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带着对朝鲜族历史和文化的喜爱走进了这个神奇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延边朝鲜族的光荣的历史和延边朝鲜族灿烂的民俗文化。此次实践更加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相信经过此次实践,汉族学生与延边朝鲜族学生不会再因为文化差异而有很大隔阂,一定会更加融洽相处。
关键词
朝鲜族、历史、民俗文化、民族自豪感、融洽相处
正文
一、延边朝鲜族的光荣抗日史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在此他们至死不渝地守卫着自己的家园。
1907 年8 月,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延边变成侵略东北的桥头堡, 打着“保护间岛韩人生命财产的旗号”, 派遣宪兵队窜入延边, 设“统监府间岛派出所” 于龙井。无视中国在延边的主权, 推行所谓“都社长制.”任命了一批伪都社长和社长。这时, 以民族独立为宗旨的朝鲜族反日人士组织“.演义会”, 强烈要求取缔日本侵略者强加给延边人民的“都社长制”。
1909 年9 月, 日本侵略者将不平等的“间岛协约”强加于清朝政府, 攫取了在延边的设领权、设警权和对于延边朝鲜族人民的“领事裁判权”, 此消息传开, 朝鲜族反日人士联名上书吉林边务公署, 申明“夫民者邦国之本也, 得之者必兴强, 失之则必危弱, 今此垦岛之地乃中华之地, 垦岛之民乃中华之民也”。
1919 年3 月13 日, 延边朝鲜族学校师生及农民,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朝鲜“3 11”运动推动下, 聚集在日本总领事馆所在地龙井, 举行反日大集会。游行队伍遭到军警的阻拦, 当场打死10 人, 打伤40 多人。朝鲜族人民的鲜血, 点燃了延边及东北三省各族人民的反日斗争烈火。
1919 年3 月13 日至4 月末, 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民就举行了46 次反日集会, 参加人数达86 670 人次。 龙井“313”血案发生后, 朝鲜族人民开始建立了各种半武装团体。他们建立“铁血光复团”、“ 猛虎团”、“ 义勇队”等秘密半武装团体, 与日本密探和走狗斗争。
1920 年10 月2 日, 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所谓“珲春事件”, 动用两万日本军对延边发动了骇人听闻的“庚申年讨伐”。他们仅在延边4 县69 处, 就杀害朝鲜族民众2 285 人, 焚毁2 507 户民房, 又在珲春、东宁两县分别杀死汉族53 人, 朝鲜族226 人。在这种情况下, 10 月下旬, 洪范图、金佐镇率领的朝鲜族反日部队在和龙三道沟青山里、泉水洞、渔浪村等地与日军进行“连环战”, 史称“青山里战斗”,消灭日军近千人, 取得了辉煌战果。
“青山里战斗”之后, 大批朝鲜反日部队转移到俄国, 接受社会主义“新思潮”, 从1921 年起, 大批朝鲜文、汉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从俄国、上海、北京各地传入延边。1921 年, 高丽共产党在敦化建立, “北间岛地方会”管辖正式党员1 300 人。
1923 年, 李东辉建立“间岛朝鲜共产青年会总局”, 同年12 月发展为“满洲高丽共产青年会”。 1926 年1 月, 延边有57 个青年团体提出“为无产阶级利益和解放事业而斗争”的战斗口号。
数以万计的朝鲜族青年走上了反对日本侵略者的道路。
从1930 年3 月起, 原朝鲜共产党组织宣告解散, 其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 月, 省委决定在全东北范围内发动“红五月斗争”, 并派朝鲜族党员朴允瑞、马骏到延边。以龙井、头道沟为中心的数以千名朝鲜族群众参加了“五卅”暴动。龙井暴动队伍袭击了“大兴电灯公司”, 刹时全镇一片漆黑, 又袭击了日本人的“东拓间岛所”。头道沟暴动队伍与日警对峙6 个小时, 烧毁10 余万件高利贷契约书后, 还将没收的300 余石米分给了贫农。7 月, 省委派廖秘书长到延边, 审理原朝鲜共产党员加入中共党员情况。截至7 月, 延边中共党员总数893 名。同年8 月, 中共延和中心县委建立。到9 月, 延边拥有党团员1 000 余人, 在连续不断的暴动中, 延边党组织建立了赤色游击队, 一些朝鲜族革命家亲临延边, 帮助建立并加强了游击队的力量。
1931 年11 月, 延吉八道沟几百农民与日本警察分署发生冲突。同时和龙县农民游行队伍在石建坪一带聚集几千人与日本守备队在图们江岸遭遇,
1932 年春, 又掀起“春荒”斗争, 延吉依兰沟几百农民为救回被捕同志, 攻袭了九龙坪日本警察署, 双方曾展开激烈的交手战。在珲春的大荒沟、烟筒砬子、汪清的永昌洞、大坎子等地, 数以千计的朝鲜族农民也展开了夺粮和清算走狗的斗争。通过这两次斗争, 在清算走狗的过程中, 获取了一些武器, 组织并武装了游击队, 从此开始有了人民抗日武装。
1933 年, 同杨靖宇一起战斗的还有两位朝鲜族勇士之一的一军一师参谋李敏焕在柳河三沅浦创建一支30 余人的农民自卫队, 后被改编为一军独立师直属少年连, 成员多为十六七岁的少年, 他们勇敢机智, 被誉为“冲锋陷阵的少年连”。
1936 年, 在杨靖宇领导的歼灭邵本良的战斗中,李敏焕做出重大贡献。他随机应变, 胆量过人, 一次闻知通化宪兵队从山城镇拉军服回来, 他只身前往侦察, 直奔敌人一辆前往的汽车, 在假装问询中先发制人, 开枪打死三个敌人, 只身一人一车军服胜利返回, 一时被传为美谈。同年杨靖宇把一军第一次西征重任交付于他, 他组织队伍直奔辽河, 当路过辽河时, 遭到敌人的重兵包围, 于是只好化整为零, 伺机活动, 打响了威震一时的摩天岭一仗, 击毙金田大队长等40 余人, 粉碎了敌人妄图歼灭我西征的计划, 只可惜李敏焕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年仅23 岁。
1937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日本全面侵华,这让怀着亡国灭族深仇大恨的朝鲜族人民在战祸中深受其害, 最早觉醒。他们仇恨日寇, 反对压迫, 渴望和平, 自发地把久蓄于胸中的怨恨怒火, 全部转化成抗日的风暴,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涌现出了不,少的抗日朝鲜族民族英雄,其中包括著名的朝鲜族爱国诗人尹东柱等。
总之,中国朝鲜族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中国朝鲜族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斗争,舍身忘死地投入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那种不屈不挠、执着奋进的民族气概,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中国朝鲜族的英雄事迹与日同辉。
二、朝鲜族的灿烂民俗文化
在参观了朝鲜族民俗展览馆,我看到了朝鲜族居民早先使用的农耕用具和各种礼器、文化作品、陶瓷制品、青铜器用具等.这些物品为我们展现了朝鲜族人民的伟大智慧和朴素勤劳的优秀品德,在朝鲜族的民俗文化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朝鲜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丧葬以及礼仪文化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总之,经历过坎坷曲折的迁徙过程的朝鲜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开创了富裕而文明的生活家园,向世人展示了朝鲜族特有的民族传统和民俗文化。
总结
朝鲜族发展坎坷曲折,才有了今日这祥和宁静的延边朝鲜自治州,才有了今日朝鲜族灿烂的民俗文化,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也要继承和弘扬延边朝鲜族这来之不易的民俗文化,今天站在延边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土地,我深深的感动了,因为有革命先烈的拼搏,才有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血染遍了延边这神圣的土地,是他们带给我们的希望,才能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静静地享受书香带给我们的乐趣,我将加倍珍惜,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将祖国建设地更加美好!
红色实践报告篇2
这个暑假我们组织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其中收获了很多,现在我对这次实践活动做一下总结汇报。
一、导语
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文化的状况。能给当地带来一些积极的建议。
二、 横坎头村简介
横坎头村是梁弄镇的中心村,位于梁弄镇区以南2公里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897户,总人口2821人,现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有35个村民小组。
它是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四型”先进村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和余姚市文明村。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宁波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横坎头村有许多文化建筑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抗日战争时期,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就位于此。现在浙东区党委旧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当地生态农业发达,其中以樱桃、杨梅采摘等为主。工业以制造室外灯具为支撑性产业,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产业。都是一些污染较轻的产业。由此决定,工业在当地并非是中心产业,发展缓慢。如今的横坎头村,是一个整洁和美丽山村:一条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幢幢两层小楼随地势起伏分布,一座座水库、一条条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绿色果园生机盎然……在这个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区小村上,传统风貌、红色风姿、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开放意识,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焕发出浙东红村的特有魅力。
三、横坎头村的红色文化
(1)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这个旧址位于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内,是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初,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800万元资金和大量人力,整体搬迁住户27户,总建筑面积2167平方米,拆除面积1592平方米,完成了该旧址的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大量工作,最近已对外开放。陈列品的'主要内容是“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史迹”。旧址的墙上还保留了抗战时期的一些宣传画,其中一幅“打到宁波去”的宣传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览的图片资料比较丰富,但实物资料比较缺乏,多为复制品,影响了展出效果。
(2)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
已开辟为一个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书画、照片、文献及有关抗战时的实物,有数千件。一个村级博物馆能拥有这么多藏品是难能可贵的。藏品不足之处仍是复制品较多,种类不够齐全。
(3)浙东银行旧址。
房屋比较破败,但墙壁上仍残留着当年抗战时期的一些文字遗迹,还有一个很大的五角星。屋梁上的一些木雕砖刻虽然破旧,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4)谭启龙旧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内,是一排独立瓦房中的一个小间,比较阴暗破旧,只在门口竖了一块“谭启龙旧居”的牌子。
红色实践报告篇3
“学_,强信念,跟党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活动于4月14日上午举办,金奥国际社区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参观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
党员们来到纪念馆内聆听了"5.28运动""12.9运动"等革命事迹,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天津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村为基地,在天津市郊和周边地区开展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义务教育运动,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建立了津郊最早的共产党支部——王兰庄党支部,推动了津郊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通过展馆内一幅幅故事挂图和珍贵的亲笔书信,大家缅怀先烈、致敬热血英雄,追溯先辈丰功伟绩,继承先辈光荣传统,弘扬先辈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把大家带回到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峥嵘岁月,广大党员停下脚步,仔细看展品,认真听讲解。
活动的最后金奥国际社区党员们参观了一九三六年天津学生抗日救亡义务教学点旧址纪念碑并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党员们纷纷表示,今后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党员的职责义务,以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激励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干好本职工作。
红色实践报告篇4
我们实践团的出发时间无意识地选在了xx这样一个特殊日子,正好契合了我们抗联发的主题也荡涤着我们的情怀。从车站一路出发,我们望见的是绵延不绝的山灵动的水。由衷让人感叹东北这块土地的美丽,但思想又跳跃到当初这块土地上埋藏了多少抗日的忠魂而如今又养育了多少苍翠的树木。我们期待在这挖掘更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青山埋忠骨,流水话精魂
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宽甸风景局的孙老先生虽已七旬可是一点都不显老,孙先生一路上向我们讲述着他父亲从小就告诉他的发生在这块土地杨靖宇收编三股土匪抗日和刘青山烈士的故事,言语中无不透露着老先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感激之情。先生对当今年轻人缺乏红色故事的熏陶颇为感慨,我也向先生讲诉着东北大学光辉的爱国史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担当,先生不停称赞我们今天的行为。不得不说我们从未见过这么深的山这么陡的峰,源源不断萦绕的水雾增添了这的神秘,看到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抗联遗址时我们沉默了因为我们明白我们彼此都震撼了。当时至寒冷的冬季他们是靠多么坚强的意志坚持下去的呀, 因为他们坚信未来一定是光芒万丈的`。望着抗联小径,想着他们曾经在这踏着匆忙的脚步内心激动不已。
年轻人对红色遗迹的关注惹人忧
在我们上山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一个游客往抗联遗迹处参观,我望了望刘青山墓处单只的人影,而铁缆处争向排队的人群。我怀着崇敬沉重的心情深深鞠躬,此刻心情已经找不到词语形容。我感到我眼里噙着泪,但不知道这些泪为何所泛,替先辈为民族解放而英年早逝还是为当今人的冷漠?烈士的忠骨就掩埋在这深山密林处,好在伴着潺潺的流水,终日不休的流水好像在向后来人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我觉得当初选这个主题做是对的,是有义务的。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进行了采访,发现四十五岁以上的人群对革命先辈怀有崇敬感,对后辈红色教育也多,而年轻人红色知识的匮乏,对红色遗迹的不关注度惹人忧。
后记: 抗战忠魂 千秋仰止
宽甸,中朝交界,尤其以它美丽独特的风景而闻名,而在我们心中最美丽的景色永远是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抗联在这留下的注定光耀千古的足迹。
红色实践报告篇5
我团在开展团处级以上专题读书班活动中,将_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结合起来。
近日,组织我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驻团“访惠聚”、寺管会处级以上干部走进四十五团军垦历史陈列馆,观看新老变化图片展,体悟建团初期艰苦岁月,同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温入党誓词,回望入党初心,激发昂扬斗志。
随后,又赴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吐曼塔勒村参观村民马木提.卡地尔老人自发建设的红色文化展览馆,接受党性教育,感受红色洗礼。
据悉,现年64岁的老人因为感悟共产党领导人民带来的伟大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集收藏有关于毛主席徽章、语录、图书等红色文物。55年来,共珍藏了近500枚中国共产党党徽、百余张伟大领袖人物的照片、250张革命先烈们的照片、80多本红色书籍以及从中共一大到十九大的图片展,让全体参观党员仿佛回到了烽火峥嵘的革命岁月,使大家切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艰辛和所有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为国为民的革命精神。
大家纷纷表示:参观红色展馆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党课。今后要学好_、悟透思想、办好实事、开好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红色实践报告篇6
一、本组活动概况
为了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提起的20__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增加对身边社会的了解,增广自身见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依然参加了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乡,也就要求我们走进基层,深入了解群众,去看一看、体验一下真正的乡村生活。考虑到山东省范围很大,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些差异,所以我们很庆幸五名成员来自五个地市,东到胶东的青岛,中间有潍坊、淄博,再到鲁中的济南、泰安,横跨近400公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结果的局限性、片面性。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去调查更多的地方,深入了解,,而且我们成员来自不同地市,所以我们在活动中不能像一些小组那样集体行动。而我们选择了尽量让每个成员负责自己所在的地区,有条件就也调查其他地区。这样既避免了一起活动的不便与不现实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我们的目标与实践
我们的成员大多居住在城区和郊区,对乡下生活很缺少了解,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乡村,全面了解山东,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也会尽可能得做到广泛、深入,真正“下乡”。
既然要全面客观,又要广泛深入,那么我们的调查方面要尽可能全面。我们大致上可以分农业、工业、环卫、基建、文化等。农业,细为田间地头的劳作和景观,天气影响,水源问题,收获情况等;大面上,可以是当地作物的种植结构等农业概况。工业,,可以包括当地工厂数量,类型,对当地的经济、就业、环境卫生的影响等。环卫可以是当地的绿化。垃圾处理、路面硬化、空气水源、给排水等。基建,可以多注意居民住房、道路建设、通讯、能源供应等各类基础设施。文化,可以是村民的一般娱乐活动,文化广场,图书馆,广场舞等,最好可以在乡下住一段时间,观察人们衣食住行。
上文中说到,因为我们的成员的家都在城区或者郊区,所以下乡时会面临一点点的不方便,特别是不能在乡下多住几天,让这调查更清晰真实。所以我们必须很珍惜时间,加快效率,多去些地方,多走访一些人。这些天,我们的成员既去过田间地头,又进过工厂瓦舍还走过许乡间小路和胡同,又去过热闹的集市。
我们既要自己去走访,感悟,让心中有自己对乡下的印象与认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感性、片面的,所以我们还得从别人身上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做问卷调查。因为我们要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而考虑到人们的时间、文化水平等因素,又要求我们的问卷尽可能简单明了,所以这就成了一对矛盾。而且最好各地市根据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问卷。
因为成员分散,带来一些不便因素,又为了让我们成员尽兴自在发挥,所以我们并未要求步调一致,根据各地状况与特色,从自己认为合适的方面开始做。有时,这种无为而治的效果也不错。
三、心得体会
乡下的情况与城市相比,自有另一番天地。如果不认真对待,仅仅是通过城市里的“城中村”去了解乡下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乍一看去,乡下给人很均匀的感觉,无论是从居住区到农田的自然过渡,还是表面难以看出的巨大贫富差距。尽管各地情况各异,但我们有个共同认识:乡下绿化很好。除了大片的绿色农田,还有一些杂草丛生的荒地,而且街上有绿化带,胡同里,还有家里,都有人们自家种的花草树木。尽管如此,各地空气质量还是参差不齐,这就是因为有些地方工业太多,特别是潍坊、淄博。看上去,人们之间的距离很融洽自然,和谐,在路边上两个人见面认识打招呼的几率很高,而且人们聚在一起打牌的下棋的比较普遍,不像城市里,都集中在公园里。有一件事你是看不出来的,那就是惊人的贫富差距。在交流中,有位村民说有的家庭里有差不多20亿!可是并没有在当地看到特别繁荣的商业,或者大工厂。后来在了解中得知,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的人缺失十分有钱。那家人垄断河边砂矿厂和运输业,家产以亿计还是没点问题的。而穷着,老村落旧房里的老人,见那些低保户。至于医疗、文化、卫生、环境等,乡下自然是有很多路要走的。
但是,如果在乡下能有一份稳定工作,那么他的日子可以比在城市里的一般白领好一些,因为乡下的房子问题不大,而且消费水平很低。放假初期,七月中旬,那时候天气很干旱,地里的庄稼都奄奄一息,认为今年的收成算完了。后来八月前后开始频繁降水,并伴有大风,致使玉米大面积倒伏。所幸,现在看来,庄稼长势看起来还不错。
居民住房一般为平房和小楼,有钱人家可以该四五层,这在城市里看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们有的成员很羡慕。
红色实践报告篇7
_年7月11日星期日,我们青年志愿者总队今天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是新四军纪念馆。我们希望通过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和实践,全面学习新四军的历史情况以及新四军的红色革命精神,同时我们将暑期社会实践第一天对周恩来周总理各方面的学习成果与的新四军精神融合,将两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学习。秉承我们团队“将恩来精神带出来,将新四军精神带回去”的宗旨。
今天一早本团队全体成员乘坐火车奔赴。
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该馆的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醒目的蓝白相间的“n4a”臂章图案,镶嵌在展厅正门上方,两侧旗形的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
该馆由主馆区、建军广场(大铜马)、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三部分组成。
通过今天一天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实践和学习,在经过我们团队内部人员的积极探讨和与导游和其他游客之间的交流。我们对新四军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就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青年志愿者总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天的成果。
一、新四军的含义和由来 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n4a”,即英语词组“新四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二、两淮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新四军军部为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决定以第3师主力从淮南回师苏北,攻击淮阴、淮安城,发起两淮战役。据此,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作出部署,先以第10旅会同苏北地方武装攻取淮阴,然后以第7、第8旅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取淮安。第10旅及淮海军分区新编第2团和师直属特务团,于8月26日由高良涧、蒋坝一线出发,向淮阴开进;苏北地方武装5个团从东、北两面配合,向淮阴逼进。8月27~31日,经过激烈战斗,全部肃清淮阴外围据点,并对淮阴城构成包围态势。第10旅等部随即调整部署,赶筑高于城墙的多座火力点,开挖数条直通城墙底部的交通壕,迅速完成攻城准备。同时,向守城伪军发出通牒,令其投降。伪军拒降后,第10旅等部于9月6日下午对淮阴守军发起总攻击。在对城墙实施爆破成功、炸开东门城墙后,突击部队迅速攻入城内,猛扑伪军师部,经1个半小时激战,击毙伪军第28师师长,全歼伪军第28师、淮阴保安团等部8600余人。淮阴战斗结束后,第10旅主力于13日进抵淮安城下,紧缩了对淮安城的包围。15日,黄克诚率第7、第8旅进至淮安城下,接替第10旅进行攻城准备。第7、第8旅及苏北地方武装,于22日晨开始总次。各攻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迅速排除各种障碍,发起猛烈冲击,相继攻入城内,向伪军纵深实施多路穿插分割,各个围歼。经7小时激战,全歼伪军3个支队共5000余人。
三、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此间的“皖南”即指事变发生地区:“安徽南部”,而新四军则是指中国共产党辖下;由叶挺、项英分别担任正副军长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发生于1941年1月4日-1月14日的该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共产党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一般认为,此事件原因为稍早两党军队的军事冲突——黄桥事件。
四、新四军军歌 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五、新四军烈士遗孀的淮安情 _年(新四军三师二十二团团长)之子携夫人前往淮安自己的奶妈扫墓,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六、他人对新四军和周恩来的理解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采访了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他向我们简要表达了对新四军和周恩来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怎样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对新生代传播红色革命精神需从小做起,从学校做起,同时培养吃苦的精神。
通过今天一天的学习,我们团队收获颇丰。对新四军的历史和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虽然我们不是生活在革命的年代,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无法真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但我们通过后期的学习,同样能过感受到革命的激情以及革命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因此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去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精神和周恩来精神以及所有的革命精神。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