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差异化设计,一篇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笋的特点和样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是——(板书课题:笋芽儿)齐读课题。(读准题目)
这篇课文也是描写——春天的景象。
二、检查预习
1、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交流)
师:那谁知道课文写的什么?(指名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师:课文的内容你们了解了,但这课的生字可不少啊,怎么样,你们都把它们解决了吗?
2、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词语)
(1) 自读。(2)指名读。(3)集体读。
师:现在生字自己跑出来了,(课件)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2、集体读。
3、男女比赛读。4、同桌互读检查
5、集体读。
师:课文中的拦路虎都被我们解决了。下面我们学习课文会更顺利。
三、质疑、答疑
(一)质疑
师、观察第7页插图,看到这些笋芽儿你想说什么?我们可以说( )的笋芽?(指名说)
师:多可爱的笋芽儿呀!(板书:芽儿)你再看笋芽旁边的竹子,那是笋芽长大以后的样子,可以说( )的竹子?(板书:竹子) 《笋芽儿》优秀教学设计
师:(师在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箭头)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你想知道什么?
师: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最后长成健壮的竹子都依靠谁的帮助呢?请你们读一读课文,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答疑
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雨 雷公 阳光)
2、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根据自己的体会读,然后小组交流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笋芽儿》这一课,谁愿意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得什么?
2、集体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二、指导写字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写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
师: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最难写呢?还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问题?
三、学生组词并书写。
四、展示。(共同分析优缺点)
教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2
教材分析:
?龙眼和山里红》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讲信用既是传统美德,又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品质。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从最简单的说话算数来讲守信的问题。事情不大,围绕着龙眼和山里红展开,圆圆只是忘了说过的话,表哥只是说了就能做到,但是这一差别却使圆圆心情沉重,羞愧极了可见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一点上看圆圆也还是个好孩子。
教材按排了认字10个:舅、愣、托、酸、寄、羞、愧、郑、历。写字10个:愣、语、数、密、甜、尝、指、钩、忘、历。
课后思考题: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那几个字?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意在引导学生把问题引到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学完课文,能像圆圆那样知错就改。
教学目标:
1、能认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在与人交往时要讲信用。
教学建议: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意是言语真实,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引申为对人真诚,不虚伪;守信,实践诺言。信用的信指的是后一种意思。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孔子把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和为人五行(恭、宽、信、敏、惠)之一,并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守信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德。有些国家,只要有一次言而无信的行为,终身受其累。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对别人负责的精神。
故事发生在夏天,用倒叙记述去年夏天的事情,用在挂历上做记号来写今年10月将做的事情。
阅读课文,可以先讨论课后思考题。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圆圆写那几个字的心情,不要简单地回答怕到时忘了就完了。
还可以做引申练习:10到了,北京的山里红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她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了什么?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同桌互相听写下面的词语,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一愣算数挂历忘记尝尝又大又密
手指拉钩自言自语一干二??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山里红是北京的特产,又酸又甜又好看。
,又又又。
(2)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
,真像一样。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相关资料:
1、龙眼:也叫桂圆。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黄色,圆锥花序。果实球形,外皮黄褐色,果肉白色,可以吃,味甜,也可入药。产于福建、广东等地。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桂圆。
2、山里红:也叫红果儿。山里红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白色。果实圆形,深红色,有白色斑点,味酸,可以吃,也可入药。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也叫山楂。
精品教案:
(一)教具准备:
1、实物龙眼和山里红
2、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学生说自己吃过的水果。龙眼和山里红也是两种水果,谁能介绍一下这两种水果的样子。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认识龙眼和山里红。
2、这两种水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龙眼和山里红,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利用生字条,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不组合作学习生字。
4、老师用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5、老师检查生字。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验感情。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感受,可以边读边画出来。
2、学生汇报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如:。
(1)指导学生抓住一愣自言自语羞愧极了郑重地来体会圆圆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来表现她的后悔,为自己的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来她坚定的态度。
(2)抓住重点句子: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两人个好朋友小手指拉了勾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我怕到时忘了,我说话也要算数的让学生体会圆圆真的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吗?想象一下圆圆当时会怎么想?
通过读课文可以发现,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可见圆圆还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圆圆对妈妈说话时的态度是郑重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那几个字?
引导学生结合圆圆当时的心情来体会,她不仅是怕到时忘了,更主要的是她决心要像表哥那样说话算数,做一个讲信用的好孩子!
四、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10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红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小结:圆圆的表哥能说到做到,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里说明圆圆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是一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
五、作业。
1、课下把课文编成课本剧。
2、你以前有没有做过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能把它写在日记里吗?
龙眼和山里红(二)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龙眼与山里红究竟是什么?老师很纳闷,谁来告诉老师?
2、小组内交流有关两种水果的资料。
师:文章中的龙眼来自福建乡下,山里红来自北京,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龙眼和山里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标出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可以领读、可以开火车读、可以做猜字游戏、可以抢读。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渗透字理识字、可以归类、可以对比、可以组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精读课文,以读促品。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你对哪一部分感受最深?
2、全班交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
(1)抓住重点词,如:一愣、自言自语地说、羞愧极了、郑重等词语来体会圆圆的心情变化,通过朗读来体会她的后悔,为自己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来她坚定的态度。
(2)抓住重点句,如: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两个好朋友用小手指拉了钩。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我怕到时忘了,我说话也要算数的!体会圆圆真的是一个不守信用的孩子吗?通过读课文可以发现,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可见圆圆还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圆圆对妈妈说话时的态度是郑重地,然后再来有感情地读读圆圆的话。
(3)还可以抓住圆圆和表哥、妈妈的对话加以分析。
3、分角色朗读全文。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到前台分角色朗读全文。
4、拓展练习。
想象一下,10月份就要到了,北京的山里红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
五、编演课本剧。
1、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
2、推荐小组前台表演。
3、评价。
六、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重点指导密和钩。
2、学生自主书写。
3、交流反馈,评价。
七、自我反思。
通过《龙眼和山里红》我们认识了讲信用的表哥和知错就改的圆圆,那么你以前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或者有没有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请在日记中说一段悄悄话。
教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与人交谈的礼仪,懂得如何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完这段采访视频,大家认为采访需要注意哪些技巧?(要有礼貌;提出有用的问题;认真听别人说完;提出新的问题,并耐心等待别人回答。)嗯,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一回小记者,不过,我们不是去采访同学,而是去采访我们的父母、邻居等大人,采访的主题就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个人展示,明确交际要求。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介绍自己采访所用的“问题清单”,说说采访内容。如果其他同学认为他的采访内容符合主题,而且对其采访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请鼓掌表示支持。如果听完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可以大胆举手提问。
2.评价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1)鼓励上台展示的同学,大方表达,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
(2)请同学说一说支持的理由。
(3)在评价交流中进一步肯定采访的重点: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4)思考总结。
小结:最好给大家介绍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要只局限于一两个方面。
三、规范语言,有序表达。
1.回顾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明确采访时的技巧: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2.照顾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句式辅助。
四、模拟演练。
1.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了问题清单,请以老师为采访对象,来模拟一下采访的情景吧!
生:老师您好!请问您小时候在哪里上小学?
师:xx学校。
生:那您最喜欢哪个学科呢?
师:我最喜欢的学科是xx。
生:为什么呢?
师:因为这个学科的老师很和蔼,上课很有趣。有一次……(老师讲起小时候的故事来)
生记录。
2.现在,大家了解采访的流程了吗?(了解了)刚刚老师所说的信息,大家有没有记录呢?(有)那么,对于老师所说的童年记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自由模拟练习。
五、小结。
想要了解别人的故事,就必须先了解与人交流和倾听故事的技巧。作为小记者的同时,不要忘记你也是一名倾听者。大家今天回家之后,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家里其他长辈吧!记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认真倾听
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反思
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教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民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 有 有 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教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文中记录了陈招娣在排球训练中,几次罢练,最终克服困难,理智训练的故事,歌颂了她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对陈招娣并不了解,课前需布置学生查一下有关她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4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陈招娣罢练及继续训练时的倔强性格。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课文对陈招娣罢练及继续训练细节描写中,体会女排姑娘的永不服输的顽强拼搏精神。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
教具准备:
有陈招娣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背景资料激发阅读兴趣(多媒体出示)
同学们,中国女排在世界上的赛事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他们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了解女排其中的一名成员——陈招娣的故事,她是如何苦练的。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谈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读通课文后,可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三、研读重点,感受陈招娣的训练吃苦耐劳的顽强拼搏的品质
1.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女排训练辛苦的句子,围绕课文后的第一个思考题来进行。
2.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感动的场面,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先自己体会,再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课文最后九个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
(1)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怎么读,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
(2)反复朗读,读出人物的真情,最后让学生汇报朗读。
(3)教师范读。
四、整体回顾,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在笔记本上简要地写一写自己了解的陈招娣。
五、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要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
2.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招娣迈动了脚步了。不过,她( )往前走,( )来个向后转,步子( )猛,动作( )冲。
3.小练笔:学习作者写典型事迹细节的写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面。
六、实践活动
1.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演一演。
2.课外阅读女排在赛场上拼搏的其他故事。
七、作业
抄写本文佳句。在练习册中自选两道题。
教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6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根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体现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知一说一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探究性准备
(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导入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三、体验性阅读
(一)知石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说石
1.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悟石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2.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五、拓展性练习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教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刷子李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蘸(zhàn)和(hè)着琴音 必得(dě) 发怔(zhèng) 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èng) 。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
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
(四处)
3、教师小结:
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