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总结网 >工作计划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5篇

通过对教案的评估,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看图写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5篇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1

活动设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饲养小猫、小狗等宠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我们处在城乡交界处,小动物比较常见,幼儿回老家也经常与动物接触。爱护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不受小动物伤害等问题也随着产生,为了让幼儿能够正确面对小动物,我们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应该爱护小动物,能与小动物友好相处。

2、在与动物接触中学会保护自己。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经验讲述——了解小动物与人的关系。

(一)、问题:

1、你经常见过哪些小动物?在哪见过?

2、大家为什么要养小动物,如果没有它们会怎么样?

3、你会照顾小动物吗?大人是怎样照顾它们的?

4、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和它玩的?

(二)、组织幼儿讨论,互相讲述 。

(三)、小结: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特别是一些生活孤单的人,他们就可以饲养小动物,与小动物为伴;有些小动物还可以为人们做事情,如;小鸽子可以送信、小狗可以看门、小猫能捉老鼠等等;有的小动物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象小鸡、小鸭能生蛋,小兔的毛能织毛衣等。所以我们应该关心照顾小动物,及时喂它们,给它们洗澡,带它们散步,和它们做朋友。

二、组织幼儿讨论——知道与小动物接触时应该注意安全,讲究卫生。

1、课件演示(情景:一只小狗在追赶一名吓的哇哇哭的小孩)

1)、问题:小狗为什么要去追赶小朋友,它要干什么?

2)、猜想;小朋友刚才是怎样对待小狗的?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受到伤害?

3)、小结;我们要和小动物友好相处,不能追赶它,逗引它,也不能抱着它或用手直接拿食物去喂它,这样才不会受到伤害。

2、课件演示:(给小狗打疫苗)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排图讲述试泡泡变成包共4幅图片,描绘了男孩边吹泡泡边走路、走到池塘里、撞翻阿姨的菜篮子额头上鼓起一个包等一系列情景,塑造了走路不专心的小男孩的形象,情节有趣、画面生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活动以泡泡为主线,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排图、讲述,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泡泡变成包”的过程,提醒幼儿走路要专心,引导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结合已有经验看懂图片内容。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2.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图片排序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3.懂得外出活动时、走路时要专心,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4幅(详见教案后的附图),“幼儿学习材料”一《我长大了》

?活动建议】

1.以游戏“找泡泡”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图2(只露出额头上的包,其他部分遮住),提问:这是什么?幼儿猜想后揭开谜底,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

(1)出示4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提问:这个泡泡分别出现在哪几幅图片中?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其他情节。提问:小男孩吹泡泡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2,鼓励幼儿进行讲述。

提问:这幅图也有“泡泡”,这个泡泡是什么?泡泡怎么会变成包呢?

3.提出讲述故事的`要求,引导幼儿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1)结合《我长大了)第8页,引导幼儿以泡泡为线索进行观察,学习给图片排序的方法。

教师:这4幅图描述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一想小男孩吹泡泡时发生了哪些事情,给图片排排顺序并讲一讲这个故事。

(2)交代讲故事的几个要素:名称、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丰富故事的情节及内容。例如:图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其他角色会说些什么?

4.鼓励幼儿自由讲述,请个别幼儿按照自己排列的顺序进行讲述。

(1)指导幼儿评价同伴的讲述内容:哪里讲得好?怎样讲就更好了?

(2)引导幼儿用生动、好听的词汇讲述故事。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5.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泡泡会变成包?怎样做泡泡就不会变成包?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图1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从哪看出来的?

(2)图2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3)图3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时什么样的?代表什么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4)图4设置悬念

a、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画,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b、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儿子心里怎么想?爸爸为什么躲到树后面?

c、教师看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怎样对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自编“我国少数民族”之《祖国大家庭》的第一阶段——确定。重在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关注到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是以一种“中华大家庭”的概念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共同推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让孩子体会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这堂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得失:

1.本节课我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设计的,由于学生对民族知识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与认识,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当中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说、唱、猜、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感受我国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2.由于我们居住的地区环境所限制了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的很少,为了拉近少数民族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了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并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声、光、色一体,绚烂多彩,容易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傣族的泼水节、各民族的服饰等,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了枯燥陌生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4

教学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指讲诉图片四幅。

活动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观察讲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2)重点观察图二。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做昆虫。

2.经历比较、分类、找共同特征的过程,通过比较给事物分类。

3.经历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4.形成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各种小动物的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捕捉一些小动物供课堂上观察。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蚂蚁,谁能说一说蚂蚁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复习蚂蚁外形的特点,为学习新课打基础。)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2.比较蚂蚁和其他小动物。

(1)小组活动:观察课前捉到的小动物,把它们和蚂蚁进行比较,看看会发现什么。(这个观察、比较的环节也可以用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实物观察。)

(2)交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3)分类。把与蚂蚁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类。(在这个过程中,蚯蚓和蜗牛是很容易被排除的,可能出现的困难是学生认为蝴蝶、蜻蜓有翅膀,蚂蚁没有,它们不是一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特点,例如,提示“除了翅膀,其他的特点呢?”)

3.找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1)小组讨论:把外形和蚂蚁相似的动物和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外形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学生交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

(3)教师讲述: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书上。

4.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1)说一说,你们今天捕捉到的小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做出判断时,一定要提醒陈述理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师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找出其中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5.拓展。

(1)除了昆虫,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动物?(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前三类学生已经学过了。)

(2)动物世界多种多样。你认为,这些具有不同特点、不同习性的动物对我们人类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人类和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动物。)

(3)课外观察:搜集更多的小动物图片,仔细观察并试着给它们分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识字教案5篇

幼儿园家乡美教案5篇

幼儿园的识字教案5篇

幼儿园养乌龟教案模板5篇

幼儿园养乌龟教案5篇

幼儿园跑游戏教案5篇

幼儿园小时钟教案5篇

幼儿园手工《鱼》教案5篇

穿鞋子幼儿园教案5篇

幼儿园小班秋天活动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347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