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文字表达观后感,我们可以深刻地记录下电影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观后感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电影的内涵,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名人励志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名人励志观后感篇1
前几天去旧书店淘书,买了一本《史铁生散文》。
于我,一个从小就对语文不感冒的人来说,买散文倒是件稀罕事。说到从理科转文科,好象是大学之后的事。其实,高三的时候,就对散文之类的挺感兴趣了。那个时候在准备高考,几乎每天都要做阅读训练。读的文章要么是大家的作品,朴实无华却含义隽永;要么是不出名的人写的,辞藻华丽而形式精美。我渐渐的能从文中体会点儿什么、参悟点儿什么,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了。其实,一直以来,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其实,按道理说,我应该很早之前就爱上阅读。
也许是课文后面的“背诵全文”让我心生抵触,也许是归纳中心思想的教育让我只感到枯燥,总之,相比于对趣味数学的热爱,语文确实受到了我的冷落。也因此,我一直都是个偏科的学生。语文和数学,两大最最基础的学科,少了其中任何一科,都只能是个瘸子。如果说数学带给人的是缜密和智力,那么语文带给人的则是细腻和智慧。好的文章,应该抛却杂念,用心来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秋天的怀念》
文章很短,但是却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对于史铁生来说,应该没有一个人比母亲更重要了吧。但是,直到失去了,他才后悔,怎么以前一直都没发现。“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再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
——《我的梦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史铁生看来,刘易斯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但是他也有他的不幸。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围城,确确实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觉。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像别人那样,而是不断的超越自己。有多少人能如史铁生一般的达观,难怪人们都说,虽然史铁生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却没有人比他的精神更加健全。“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 ——《我与地坛》这些话,怎么看都像是出自马克斯·韦伯之口。你不用急着死,那是早晚的事。你一定想活,那就是欲望。
人的名字叫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下,人怎么才能自由?只有把欲望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你想活着,就别为自己找那些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则你就是活着的奴隶。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吗?不,是为了活着而必须做点什么。活着不是为了写作,活着不是为了功名,活着不是手段,活着本身就是目的。如果你真想写作,那就把写作业当作目的吧,它也不应该是活着的手段。把目的本身当作手段,人才能自由。“苦尽甜来,对,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好运道。”“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者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的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设计好运》其实,痛苦与快乐,其实都是挺好的。快乐的好,在于曾经拥有;痛苦的好,在于即将得到。痛苦到了极端,也就只是剩下快乐了。我喜欢自虐,是因为自虐过后才能达到更上一层的快乐。纯粹的快乐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无聊的。
令人惊叹的是,史铁生居然可以如此有条理有逻辑的将这样一个道理讲清楚。生命在于过程。生命的起点是不能选择的,生命的终点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决定的,唯有生命的过程。生活的全部意义,也在于过程。能够有多少体验,能够有多少收获,都在于过程。每多一份体验,每多一份收获,都是生命过程的成就。所以我喜欢让心灵有各种体验,酸甜苦辣,都尝一遍。所以我愿意去尝试任何新鲜事物,无论容易、困难、舒适、艰苦,都试一下。
名人励志观后感篇2
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大多数人都在描写和赞颂母爱,而极少写父爱。我们是否忘记了父亲那深沉而严峻的爱?《背影》一文用了极为朴素的言语却勾勒出一个平凡却伟大的父亲。
我的心总是在这一段文字有了很深的感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在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只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来北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有膀子痛得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再与他相见!游子在外,父亲牵挂,文中的父亲一直就在惦记着他的儿子。正所谓:“有父爱尽不在语,惟有信中显真情。”
生病时父亲背我去医院;考试考砸时父亲的痛斥;遇到难题时父亲悉心的教导;气馁时父亲亲切的鼓励;送我上学时父亲那亲恳的目光;走上岔路时父亲及时的巴掌。父爱是需要细心观察和用真心感受才体会得到的,我们都被父亲深深地爱着。
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报答父母对我们如春雨般绵绵湿润的爱,这哺育着我们的爱。珍惜明日,努力学习,学会一身本领。我们是父母手中的雏鹰,为了明天更好的展翔而努力吧!
我的家乡宜兴,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不仅山好水好,而且还出过很多名人呢!暑假的一天,我特意去参观了位于森林公园内的历史名人馆。走进公园大门,沿着道路往东前行,不一会便看到一块黄色的方向指示牌,我很快在上面找到了历史名人馆的位置。我想趁这个机会,好好呼吸一下这里的新鲜空气,所以打算步行前往。于是继续向南行走,道路两旁树木成林,景色十分优美。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我感觉又累又渴,可还是没有看到名人馆的大门,心中不勉有些后悔,但一想到做事不能半徒而废,于是咬紧牙关继续走。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看到路边有几个名人雕塑时,我不经意抬头向前看,名人馆已在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我不禁浑身是劲儿,一下子就冲到名人馆的大门口。历史名人馆内共设了六个展厅:宰相厅、状元厅、将军厅、进士厅、群贤厅、侨富厅。跟随导游的步伐,我一一参观了各个展厅,我们宜兴的名人可真多,他们的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宰相徐溥的故事了,他自幼天资聪颖,读书用功,8岁进私塾念书,就把圣言要语、经典法言抄录汇集成册,随身携带,供作平时阅读。他性格沉稳,举止老成,对待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他的成功离不开他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读到这里,我不禁暗自惭愧,自己马上就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可学习和生活中还是经常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提醒,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够。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目睹了许多名人的风采,了解了他们的历史故事和光辉成就,更让我受到启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我们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下,应该养成好的习惯,刻苦学习,树立信仰,将来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名人励志观后感篇3
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们的“泪珠”,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竟会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我读懂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坠入了凉静的安闲的境界,我会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义呀。
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当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与对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对童真的歌咏,以及时一切新生、初萌的事物的珍爱。儿童是纯真的,因而也最伟大,草儿是弱小的,世界的欢容却须赖它以装点。她放情地赞美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她亦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歌咏自然,描绘自然之美:”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夸饰与渲染,只是用轻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她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短的诗行中了。
名人励志观后感篇4
我经过读朱自清的《背影》,明白了不仅仅母爱伟大,父爱也同样伟大。
?背影》是一篇散文,主要描述了多年前,作者因得知祖母去世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便跟着父亲回徐州奔丧。结束了丧事后,父亲到车站送作者回北京念书时,翻过石栏为作者买橘子的情景,从文中体现出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
文中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句,也没有“关心”这类字眼,但却满篇透出父亲那无微不至的爱。都说父爱如山,但我觉得,父爱不仅仅如山,也能够如水,细腻柔和,能无声流淌,浸透万物。就像我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在外,陪伴我的时间很少,但他只要在我身边,就会跟我一齐做我喜爱的手工,和我一齐玩家庭游戏,还搞笑地扮演各类动物逗我开心,给我讲趣味的睡前故事,陪我慢慢地成长。
父亲的爱通常都是默默奉献的,但他为孩子的付出,一点一滴积水成渊,一颗一粒积土成山,一朵一片积云成雨!或许平日里你已习以为常,无从察觉;亦或他的严厉与威望让你屏蔽掉了其中隐含的关心。但当他不在你身边,是不是有那么些个瞬间,你会觉得若有所失,茫茫然张望着他可能到来的方向……其实,你心中对他那沉甸甸的爱,就是父亲为你做的那些平常又非凡的事。
读了这篇散文,我告诉自我,必须要珍惜并牢牢记住父亲陪伴自我的时光,还要努力学习,不辜负他的期望!
名人励志观后感篇5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20__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名人励志观后感篇6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小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这温婉的诗句,固然表现了她“自我为中心的宇宙观人生观”,然而,又何尝不是对革命的新生力量的信任与鼓励呢。
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看小说《陆贞传奇》有感
女相陆贞传奇小说看小说《陆贞传奇》有感
若不是看到剧中人物那美轮美奂的美学色调,我想我是不会选择看一部人物传记类的电视剧。多数时,文字的表现力远高于电视剧所呈现给观众的感染力。可是《陆贞传奇》却改变了以往我对电视剧的看法。她说:“女人也可以有所作为,也可以独当一面。”开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为之震撼。这部剧人物命运的纠葛,人物关系的展现,绚烂多彩的北齐风貌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都是非常成功的。它记述了北齐第一女相陆贞的传奇人生。
她出身皇商世家,天资过人,智慧与胆识并重,美貌与德行并存。却因被其继母妒恨,终遭其迫害,无处安身。她避难于宫廷,却不幸卷入了一场更大的阴谋。在宫中,她刻苦努力,凭借她的聪慧才智晋升为高级女官。同时她的善良与坚忍深深地打动了长广王高湛的心,并与其相恋,但因为身份的差异,注定了这段感情的崎岖。在南北朝这段充满血腥与硝烟的历史中,陆贞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果断战胜了篡位阴谋,解救了大齐子民,最终助武成帝高湛继位,自己却永远选择嫁给了政治。十三年后,高湛驾崩,她辅佐后主高纬,成为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相。依然记得长广王暖心的微笑,仿佛倾述了一世的柔情,让他们的情感悄然滋长,无关皇权,无关功利,只是纯色单一的爱恋;依然记得陆贞的成长蜕变,从一位只会烧瓷的姑娘蜕变为长袖善舞的女官;依然记得结局,多少年的光阴已经过去,站在精美绝伦的邺都宫殿前,看破一切的陆贞平静的说:“功名,相位,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它永远不变。”身旁的女官不解:“大人,“它”到底是什么?”“我的梦,一个关于爱情的梦。”陆贞的脑海中浮现出他们的过去,清晰不带一点儿突兀,当初栀子花开的气息依然还在,他们的爱情也还在。故事就这样讲完了,没有预兆,不带一点儿惊艳与华丽。
纵观全剧,陆贞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塑造得非常真实。首先,她是一个鲜卑族人,带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与洒脱,敢爱敢恨。其次她不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伟人,她很贴切于我们的生活,有平凡人的小性子,也会有一点儿小私心。但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最后这部剧的灵魂不单单是呈现着爱情,即使它是以“贞湛恋”为线索的。可全剧却昂扬着积极向上的斗志,陆贞经历种种磨难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她不依附任何人,不攀迎附奉。她没想名垂青史,她只想活在当下,活出一个真自我。对于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女性学习的——自强。作为一部古装青春励志剧,毋庸置疑,《陆贞创奇》是相当成功的。但是作为一部历史剧,它却是失败的。几乎可以说是堕落了正史。众所周知,陆贞的艺术原型是北齐女官陆令萱,而陆令萱是一个祸国殃民,卖国通天的妖妇。她是高纬的乳母,为得皇恩,工于心计,步步为营。最终收获圣恩,恩泽其家,陆家在当时成为了北齐的权臣。可她为保全自身,弃民族大义于不顾,出卖国家,挟持幼帝,企图毁灭北齐的江山。她野心勃勃,利欲熏心,是遗臭万年的罪人。而《陆贞传奇》混淆是非,把她夸张成大济天下苍生,深明大义的女英雄,捏造她的忠骨义节。并神化武成帝高湛,历史上得高湛不过是一位荒淫无荡,肆意骄奢的昏君却亮化成忧国忧民,励精图治的明君。让人看后不惊哑然。对于早已涉猎于历史的我们看后不免有些不畅。《陆贞传奇》通过对陆令萱的美化渲染,让她谈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爱情,便洗刷了她原本罪恶的一生。本应受到千年骂名的她,却被那些并不了解历史的后人所称赞歌颂,这又是多么令人悲哀啊。突然想起历史从来残酷,愿意记录与能记录的都是重大任务与重大事件,就如议会的笔记。而对于湮没在历史长河的人物以及他们背后所包含的广大情感变迁与事实真相,我们却无从得知。更何况是战乱频繁,黑暗腐朽的南北朝呢?编剧于正说:“历史嘛,就是说说。”如此的轻描淡写,一概而过。让我们不由的想起的现代历史剧中的“人造历史景观”,失去了历史的本真,如同我们永远无法从深埋于黄土地里的史书典籍的晦涩文字中读懂沉睡在公元前的秘密。只要好看,便能赢得个盆满钵溢,喝彩连连。
女相陆贞传奇小说
名人励志观后感篇7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纳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