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读者感兴趣,我们写的作文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优秀的作文不仅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还能引发他们对主题的深入思考,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正能力的作文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正能力的作文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找准抓手。此文试就作文教学中如何以创新能力为抓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谈点看法。
一、以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常规思维定势
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认为:“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可采用全命题、半命题、命题加提示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片断作文、作文填空、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续写课文结尾、编写剧本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到作文如同游戏,兴趣盎然。
二、以夯实学生作文创新基础为抓手,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收集写作题材十分重要。
1、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作文创新密不可分。阅读可以有多种途径:
①阅读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
②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作文课堂外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第二课堂中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开辟作文专栏,介绍作文写作知识、技能、技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确立创作方向,举办作文故事、作文专题讲座,向校广播站投稿、办班级学习报等形式,为学生敞开一片广阔自由的写作天地。
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滋润下,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激发出创新的欲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地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培养兴趣、激活思维、开阔视野。学生在生活中创新作文,在作文中书写生活,提高了作文创新活力。
三、以激发学生作文创新激情为抓手,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生动的写作氛围,不要随意否定或扼杀学生某些个性化的思想,让学生用其稚嫩的文字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坦率地表达出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1、优化作文写作环境。在作文课上要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笔写作,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说,且语言流畅,这时就会出现大批优秀的习作。
2、给予学生“自由”,鼓励创新式的表达。以往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粗暴批改等现象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可取的。只有给予学生写作“自由”,才能使他们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才能使作文教学与创新教育接轨。
四、以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质量为抓手,优化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模式,永远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真正养成学生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
1、用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出的作文对他而言,都是最高水平的发挥,也希望得到肯定性评价。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裁判式的评语,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改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2、改变作文评改的方法,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评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改能力的强弱是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批改方法。作文批改中可采用自读自改、师生共评、小组互评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使他们转换角色,诱发他们对作文评改的兴趣,促使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成就动机,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自信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相互间的交流,培养他们互相协作的精神。
在新课程的新导向下,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作文教学的抓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将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正能力的作文篇2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的改革使作文教学的提到了日程上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又决定了改革作文教学又是改革语文教学的一条捷径,所以我们必须从学生、教师和两者的交流等多方面来改革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写,写他们想写的、愿写的,让教师主动的去教,教他们如何去品味人生,品味喜怒哀乐,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交流者与合作者。开放我们作文教学的主体与客体,培养出有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开放思维、开放评价、交流合作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造力,使其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作文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最广泛的应用,也是人文表达最直接的方式,相对于阅读来讲,它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因此,要使语文教学实现自主,开放作文教学无疑是一条捷径。
一、我手写我心开放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由于受到种种局限,一直以来变化不大:从写人到记事,从游览到抒情,无非是那么几种格式,几个题目,有些甚至陈旧到三年级用过,四年级又见,到了五年级换个模样又出来的地步,不但学生厌了,连批阅的老师也麻木了。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但凡记人皆是我的表弟,只要记事就为一场乒乓球,文字倒是越来越娴熟,什么新意也没有。
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风格、体裁也会相应的不同,现在写作的目的却背离了作文的原意,让孩子为文而文,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成为他们丢之不去的包袱,这包袱甚至会一直跟他到高中,也就难怪学生越写越反感了。可想而知,这种心情下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应付差事,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
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要改变我们写作的目的,实现我手写我心,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只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发乎情止乎礼,就没有什么不可说、不可写的。韩寒的《三重门》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他为什么能够风靡一时,只是因为它出自一个孩子的内心,我相信这决不是教师给个题目,讲篇范文就能教出来的。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块明镜,映照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只要他们把这块镜子摆出来,就是一篇绝佳的文章。
因此,我取消了但在作文课上写作文的要求,取消了一周一篇作文的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把文章放在平时,有所感就有所记,有所触便有所写,真正把写作变成学生心灵的抒发。在作文课上,我只是将他们平日的作文讲评一下,点明优劣,再让写作者讲讲当时内心的体验,让其他人触类旁通,激发写作欲望。
学生的天赋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那就象一座巨大的火山,不是靠教师去挖掘,而是要让他们自然喷发。
二、星星也闪光开放教师评价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爱好不同,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必定也各有不同,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侧重叙事,有的擅长写景,有的擅长状物,有的以幽默为主,有的却满含深情,有的通篇俱佳偶有瑕疵,有的满目狼籍一点闪光我们常常习惯把那种有情的文章成为真实的好文章,对那种胡编一通的文章不屑一顾,其实这本身就是作文评价的误区,而正是这种误区扼杀一代代创作天才。
看过学生一篇关于写朋友的文章,他的朋友既不是他的同学,也不是他的`邻居,甚至不是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而是天上的云,他写了在他失意时,云朵千变万化逗他开心;得意时,云朵轻舞飘荡与他同乐,受父母责怪时,与云彩诉心事,被同学欺负时,向云彩说委屈,真真实实的写出了一个缺少朋友,缺少亲情的学生的内心,但是只因为作文要求中有真实的描写你生活中一个人的标准,他的文章仅仅得了60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评价上的失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保守。
其实教师的评价也应该趋于开放,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不同的中心;或者同一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主的选择内容、真实的反映内心。教师评价时要看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并且加以引导,真正做到学生的文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如同刚才写朋友一样:让孩子们可以写同龄人,可以写长辈,可以写景物,可以写动物,只要能带给他朋友般的温情,分享他失意与得意的都应该算朋友。教师在评价时要从其优势入手,以赞扬为主,把这点星星之火点燃。
三、心与心碰撞,开放师生交流
学生的写作与教师的评价之后,难免会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有时还可能使一些学生的文章定型化,没有了发展的目标,所以相应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必须有所发展,有让写作变成心灵与心灵的交汇,感情与感情的碰撞。以前,我们是学生写,教师讲,而现在我们应该教师讲学生也讲;学生写,教师也写,真正使文章变成师生间的交流渠道。
首先文章来自学生就必须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不能用老师的观点取而代之,教师只能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理解学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添枝加叶;再次,学生基础有限,教师必须能够与学生合作完成文章。这种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而是教师在理解了孩子的观念,读懂了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的引发下有所感触,并与孩子交流,再让孩子从交流中获得新知,改进作文的合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决定者出现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完成一篇作文,讲的是他与邻居孩子去捉鱼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让他谈谈当时事情的经过,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然后教师再让他根据文章说说,哪儿最有趣,他写得好玩吗?接着教师可以简单讲一讲自己的趣事,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明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不必写。最后学生根据所得自行修改,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两者做个比较。
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这样才会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点燃创新的火花。
正能力的作文篇3
态度?能力!
今日羽毛球比赛,大胜。
赛后,对手沮丧地问我:“你学了多久?”“一年左右。”我淡淡地答道。原以为他没学才被我打成这样,他却说:“我学了两年半,你——你为什么这么厉害,我拼尽全力还是不敌你,为什么?”
回家后,我想了许久,为什么?为什么我很轻松地把所谓全力以赴的他打败了?他没有努力吗?不是的。那又是为何?
我百思不得其解,反而被这个奇怪的问题缠住,心神不安。
我只好翻开(泰戈尔诗集),使心平静下来,却不经意看见了一个似是似非的'答案:“弦为什么断了呢?因为我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弦断了。灯为什么熄了呢?因为我用斗篷盖住它,因此灯熄了”。因为他“力不能胜”,所以他输了?
是态度问题?是什么所谓专心不专心、努力不努力的问题?
就像让一个全段倒数第一的同学考全段第一,即使他每天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即使他头悬梁、锥刺股;即使他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不懈精神,他能做到吗?
可能性微乎其微。
是态度问题?是什么所谓专心不专心、努力不努力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明明努力了,专心了,态度端正了的刻苦学习,却总没有那个电脑没少碰、游戏没少玩的考的好。为什么我坚持练了那么久长跑,却没有那个天生的“飞毛腿”快。为什么……
没为什么,难道是态度问题?是什么所谓专心不专心、努力不努力的问题?
正如冰心写的:“太单调了么?琴儿,我原谅你!你的弦,本弹不出笛儿的声音。”
是态度问题?是什么所谓专心不专心、努力不努力的问题?
错,是因为你不擅长这些,你能力不够,你本来就无法做到这些!
是能力问题!
正能力的作文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写作文,除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外,还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我作文教学的训练重点。现在我就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拓宽训练时空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习作兴趣而写空话假话,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就让学生从说开始,强化说,以说促写。
说话,虽是正常孩子都会的日常的生活交流,绝大多数孩子能流畅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在课堂上,他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往往就会变成茶壶里的饺子,明明有,却倒不出来了。这就需要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刚入学的学生,肯定有答非所问、说话不完整、词不达意等现象。这是正常的,老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听,细心地教他们说,并热情地鼓励孩子们说。一般孩子在与老师的磨合中就会慢慢明白老师的要求,懂得说话要完整、通顺、明了,并努力让自己做到。
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就是要努力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大加表扬,让孩子们尝试成功,并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比如第一节说话课《自我介绍》就是以学生最熟悉的自己为话题来说话,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让学生知道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暗示学生一定的说话顺序(教给学生说的方法)。当学生能流利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我们就可以尝试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每天让孩子们写一句话,写给老师、家人。一是可以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二是可以让学生用拼音提前写话,将写的训练提前。当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用拼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我便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来写话,开始是单幅图,渐渐到多幅图,学生开始只能说出故事的梗概,慢慢地将故事写得生动起来。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提高得那么快。不同的孩子进步的速度不同,但都是在向前努力,就要给予表扬。这样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平时,让学生用心观察,用心体会,下笔自然言之有物。
二、将写作变成习惯
当孩子们能用文字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就让孩子们尝试写日记。在一年级时,我并没有提出“写日记”这个名词。只是每天的作业里有一项写话要求,如“用一段话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写一段话告诉老师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样的”……都是一些学生熟悉、易写的内容,所以学生并没有畏难情绪,而且我每天早上一定逐一阅读学生的文章,将优秀的文章读给同学们听,将进步大的同学名字写在当天的星星榜上。这样学生都将写话当成了乐事,做起来自然是越来越好。
慢慢地,学生就有了基本的写作能力了,这时在阅读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性,更重视写作方法的剖析和运用。有时课上可以仿说,如学《风》这一课时,学生就能仿说:“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云儿飘走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向我们挥手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长发飘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抚摸我们了……”学习《小松鼠找花生》,学生就可以续说:“小鼹鼠看到小松鼠在那发呆就过来说,‘花生在地里哪!’小松鼠拔起一棵花生秧,果然下面都是胖胖的花生宝宝。”这是课上学生说的。课后我留的作业是续编故事,充分地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编故事的乐趣,效果自然非常好。我就是这样,教材中有内容写教材里的,教材里没有就写班级或者家里发生的事,渐渐地学生就能自己选择内容写了。
三、注重积累,厚积方能薄发
虽然日记是真情的流露,但要成为好文章,自然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还要有极丰富的储备。鼓励学生多读书。小时看看漫画,听听故事,会拼音了读注音读物,从童话、寓言起步,渐渐到名著美文。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背诵一些美文佳段,格言警句,并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巧引妙用,努力让学生的文章文美立意高,走出平庸,走向创新。
正能力的作文篇5
快乐是一种能力,会利用它的人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快乐,而不会利用它的人不会好好把握,只会让快乐一点点流失。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快乐几乎每天都围绕在我身边。不管是什么事,我总是会乐观的看待。
在拔河比赛中,全班同学全力以赴,在赛场上过关斩将。在前几轮的比赛中以2:0完胜对手,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就当我们以为冠军就是我们的时候,天公不作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决赛中,我们碰上了强敌——10班。他们班个个长得很彪悍,看上去一个能顶俩。这下子我们班士气大减。我就鼓励他们:“胜败乃兵家常事,就算败了,10年后也还是一条好汉。”大家被我这一句话逗乐了,之后就开始比赛了。我们都很努力,可还是被强劲的10班打败了,最后以1:2的成绩无缘冠军。事后大家都很沮丧,虽然知道自己会输,但是比完后还是依然的很伤心,一个个像蔫了的茄子。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我告诉他们:“我们虽然败了,10班赢了,可是我们都是走读班的,怎么说也是我们兄弟班级。他们为我们走读班的学生赢了比赛,争了光,算来也算去也算是我们赢了,我们应该高兴的。”听完后班里的人就说:“你心态真好,这样也能说是赢了比赛?你太有才了!”我说:“我这叫苦中作乐,再说这样有什么不好,起码的还能高兴一下。”班里的人这么一想,就觉得也挺有道理的,便也不再为没赢得冠军而沮丧了。
快乐是自己创造的,要多往好的方面想,这样好事就会变多,快乐也就会变多了。
有人说我们中学生很少有快乐,几乎天天和考试打交道,每次和成绩较劲。其实我们也并不是没快乐,就看你怎么看待。说来也怪,我几乎每次测验都处在第三的位置上,不曾改变过。有些同学就嘲讽我说:“你怎么每次都在那一个位置上,从来不动弹,你成千年老三了啊!”每当这时我总会说:“总考第三也是种能力,你有本事的话也试试吧!”对于我这个稳定的成绩,我还是很欣慰的。别人的成绩一直升升降降,而我的成绩却一直稳稳当当。我认为第三这个位置也挺好的,一直保持住也能考上学的,所以每当发下成绩单我是第三时,我总是会很高兴。以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成绩,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能力,从现在开始乐观对待每一件事,培养自己的快乐能力吧!
正能力的作文篇6
艳阳春日,鸟语花香。依稀中田园向朋友们拜年的话音未落,转眼又要到五一节了,时间过得真快。
人,总是这样,回首过去的日子,似风似水,瞬间而去,留下的只是满腹的惆怅和生命年轮的岁岁印记。
人到了老年,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子女,总是有着一生的奉献和付出。我们做子女的对他们的回报呢,当然也是应该竭全力、奉其行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在一些人的眼中,老人似乎成了累赘的同义语。从田园最近接到的一些信件看,兄弟姊妹之间为了蟾养老人而引起的家庭矛盾,实在是不少。
在田园手里就拿着反映这个问题的几封来信。从这些信中所谈到的问题看,基本上都是由瞻养年老体迈失去劳动力的父母这个问题上引发的兄弟姊妹间的矛盾。来信的朋友都想让田园给评个理。比如,枣庄疙瘩埠乡的一位朋友谈到,按照原来的协议,他的爷爷归他们家赌养。奶奶归其二叔赡养。现在,爷爷已经去世,而他的二叔便把奶奶送到他们家。他们一家非常生气,经再三催促,他的二叔才将老人接回去住了二十多天,便又送了回来。这位朋友谈到,过去奶奶总是偏祖他的二叔,现在,人老了,他的二叔眼看老人不能为他们出力了,便将老人推出门,这实在难以让人接受。他在信中让田园给评个理,出个主意,以便解决这个问题。
说实在的,田园并不想给这位朋友评论谁是谁非。纵然有千条理由万条原因,把老人当作负担推来推去,当事者都是没有任何公理可讲的。敬老养老的大道理我们讲得不少了,再重复也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在今天的社会,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哪怕他是大字不识的文盲,也会懂得这些浅显的道理。但是,道理归道理,有的.人就是不去做。所以,赌养老人问题,田园认为说到底反映了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下。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大体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是发自内心的对老人的爱戴,姊妹几个,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老人愿意住在谁家,完全以老人的意愿行事。老人的生活开销,大家一起包下来。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能做到以上这些的家庭,往往兄弟姊妹之间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老人也能够得以安享晚年。当然;大家的基本道德水准也相应地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正能力的作文篇7
曾有人问我生命的责任是什么,我觉得生命的责任在于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更属于我们的父母,他们生我们养我们也不容易,如果我们不对生命负责,轻易理他们而去,我对得起他们吗?他们会多么的伤心呀!
每年暑假,有多少不为生命不负责任的人离我们远去呀!暑假天气炎热,就和小伙伴三五成群去不知名水域游泳,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一旦发生危险,你们想过你们的父母吗?
想过你们离去后他们的心情吗?
每当看到孩子离去,父母那种生不由死的心情。暑假炎热,如果想游泳可以去专门的游泳馆游泳呀!实在不行,可以叫上家长去知名水域游泳,做好安全措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父母生下我们,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努力的教育我们。多么的'不容易呀!他们对我们寄于了多大的希望呀!我们怎能轻易离他们远去呀!暑假虽然天气炎热,但我们可以在家吹吹空调呀!把这些时间花在有益的兴趣上,多多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为自己的梦想加油鼓劲呀!这样我们的父母也会高兴的。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呀,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呀。这样就是对生命负责的最好体现。
我希望大家都能对生命负责,努力散发生命光芒,这样也不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白走一朝呀!
正能力的作文篇8
每年每月每天,成千上万件事向大家扑来。在忙碌的日常,大家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虽然这样艰辛,却一直持之以恒。由于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大家的身上——责任。
在学校里,大家好好学习,这是责任。在家,大家帮爸爸妈妈做点家务活,这是责任。外出在外,为社会做点事,这是责任。大千世界,草有责任,花有责任,大树有责任。无论什么生命,都有自己不可推却的责任。
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其他人付责。在全国每年都有上千起交通事故,发生是什么原因种种,可说来讲去,这不是没责任心吗?假如汽车司机有着对自己对其他人付责的心态,按规张规范办事,那还会有这么多人白白丧生吗?
责任,是重如泰山的承诺。它推进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吃苦耐劳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在今年全国遭受“非典”的.袭击下,万医护职员勇敢的冲向了第一线。他们英勇,他们无畏。在同“非典”的战斗中,哪个也没害怕,哪个也没退缩。任凭“非典”有多么可怕,却没办法吞咽医护职员那颗强烈的责任心。病人来了,每一个人不分昼夜,细心照顾;有些医护职员倒下了,就立刻有人补充上来。在这场没硝烟却比枪林弹雨更危险的战斗中他们没辜负国家和人民寄予他们的厚望。最后,“非典”被制了,这是用医护职员没日没夜的奉献和那颗强烈的责任心换来的。假如他们没一颗强烈的责任心,那就不知晓这场风暴还要刮多长时间,还要夺去多少人无辜的生命。
古希腊人说,人是背着一个包袱走路的。包袱里有家庭,事业,友情,儿女……历经艰辛,却没办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由于这上面写着两个字:责任。在日常,处处都有责任的考验。不经意的捡起一张废纸是保护环境的责任;帮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孩子,是尊老爱幼的责任;替其他人解决困难,是乐于助人的责任。责任,是社会的地基。没它,高楼大厦在微风中就会随便动摇。对自己付责,责任是严格的教官;对其他人付责,责任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对国家付责,那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抛弃它,感到了站暂时的轻松,却丢失了一生的光彩。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它肩付在大家的身上。让大家每一个人都富有责任心,去战胜与一次次突如其来的考验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